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龍馬賀



今年家裡的佈置,上面一條裝飾是聖誕唯一的佈置,紅紙的揮春是哥哥寫的,搭飛機來港的,左、右兩張是前年買的,可以環保重用,中間的福字是今年買的,以後亦可重用。


這張貼在鐵閘的是自家製的,我將在商場拍的照片剪下來貼在紅紙上,寫幾個字,在雜誌剪幾朵花就完成了。


這張也是哥哥寫的「龍馬賀」,我在他的FB取用,台語的意思是「一切都好」。


在此祝各位網友
身體健康!笑口常開!心想事成!
馬年一切都好!恭喜!恭喜!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年尾煮多餐


以為煮埋前晚一餐,蛇年就收爐,點知今日又煮,因為花老爺話放學返嚟想食飯,佢話一碗飯就夠,我本來諗住清清哋烚菜,蒸魚就算,十點幾先食,唔好食咁多。前 兩日買咗蓮藕同急凍豬手,但唔得閒整,不如今日整啦!聽晚又同姪女出街打邊爐團年,趁今日有啲時間,買定少少餸,馬年放假在家吃,去超市買咗西芹,日本大 白菜,台灣白苦瓜,鮮准山,澳洲穀飼牛肉。行行吓見到有豆卜,忽然想起VanCat都整咗鯪魚肉釀豆卜,不如我又湊熱鬧。結果,本來諗住清清哋的一餐,變得都幾豐富(一個人來說)

南乳蓮藕炆豬手
蓮藕兩節,急凍豬手一隻。做法跟Van的方法做,但我最後沒有埋芡。調味過程中唔夠味,又再加,最後加埋份量大概係:南乳兩湯匙(連汁)、蠔油兩湯匙,生抽兩湯匙、冰糖一小粒。水至材料大半多啲,滾後轉小火炆個半鐘,我食既時候豬手未夠稔,但我接受,味道好啱味,餘下的再炆多二十分鐘,花老爺食嘅時候剛剛好。

我吃的時候 花老爺吃的時候


鯪魚肉釀豆卜
都係跟Van的方法做,但我最後不是放上湯埋芡,是湯上。因為想有少少菜,所以煮大白菜,想煮稔啲啲大白菜,落多啲水加幾片薑,加半粒雞湯粒(X牌最傳統嗰隻),平日烚翠玉瓜或者生菜,我只用1/4粒雞湯粒。菜煮好再加入豆卜滾一陣,熄火加少少胡椒粉。



馬年商場剪影


今年馬年,有時行過商場,見到馬年的佈置,都會拿起手機拍幾張照片。

九龍灣Megabox

九龍灣德福廣場

新蒲崗譽港灣Mikiki

這個最可愛,看到好開心,因為牠是一齣卡通片「熱鬧小馬」的主角,生得五短身材,憑毅力大戰綠茵場上。主題曲是黃子華唱的http://www.youtube.com/watch?v=as5bbKVFva4

年尾煮一餐


今年(蛇年)真係好少煮飯,十隻手指都數得晒,呢幾日仲大掃除緊,掃極都掃唔完。

昨晚花老爺本來要返學,但亞sir臨時有事請假,所以唔駛返學。又唔想出街食,臨時臨急煮咩好呢?冰箱仲有少少牛柳條,於是買咗條細黃花魚,一棵細西芹。

黃花魚用少少蒜蓉辣椒豆豉蒸,西芹炒牛柳條,煎蘿蔔糕,搞掂。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團年飯


今年團年飯沒有外出吃,因為奶奶的兩個姐姐從印尼來港渡假(奶奶是印尼華僑),所以在家裡吃,一頓很簡單的團年飯。有奶奶話學吾淑吾食整的雞,有奶奶兩個姐姐整的炸豬肉片,奶奶說她在印尼新年吃的,很久沒有吃,所以叫姐姐煮,用梅頭肉,撈雞蛋、麵粉炸,其實很像我媽媽以前做的炸排骨,沒有汁的。炆煮肉(配有芋頭、冬菇、蝦米魷魚)、冬菇炆海蔘,豆卜豉汁蒸魚(不知是甚麼魚),炒白菜仔,小姑買的燒鵝,還有鮑魚、螺頭湯


我因為中午要去送機,回來趕急的做了個南瓜紅豆湯丸。用膠盒放好,帶了紅棗片糖到奶奶家,吃完飯才煮。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睇你唔到


我用了兩年幾的二手iphone4,日前護主有功,身受重傷,真係好傷,但仍然行得走得,雖然有部二手iphone5等住我用,都要時間做備份,又要換過張細卡先用得。其實兩個幾月前已經有人叫我換機,但我一直都唔肯換,點知無端禍起,雖然新機輕啲,但我想捱得幾耐得幾耐先。用翻個舊機套就乜都睇唔到啦,無人知你受過傷啦!

地水南音之「師娘腔」- 梅姨的藝術




油麻地戲院2013-14的粵劇新秀演出系列已完滿結束,但昨晚仍來到這裏,是聽一場講座及示範演出,「粵語的音樂藝術:南音與粵劇〈地水南音之「師娘腔」- 梅姨的藝術〉」。

九十年代初期,我也聽過好幾次南音演唱會,阮兆輝先生的,唐健垣先生的,亦有區均祥先生和甘明超先生,當時吳詠梅女士主要是負責秦琴伴奏,有沒有開過腔唱也 忘記了。今天的前半段是余少華先生的講座及一些南音演唱的錄音選段,聽到吳女士的唱腔,很有味道;後半段主要是由吳詠梅女士(秦琴)、余少華先生(椰胡)、陳子晉先生(洞簫)、還有一位我沒有留意介紹的先生(古箏),還有吳女士的徒弟梁凱莉小姐(掌板,現今年輕唱南音的)合 奏。吳女士今年已九十歲了,可惜去年中風後不能唱,連曲名都記不到,但只要你彈出一兩句,她便可以跟隨演奏,真的佩服。由於吳女士不能唱,說話也有點困 難,今晚主要是彈奏秦琴,每首曲都是小時候常聽的小曲,平湖秋月、楊翠喜、雙星恨、流水行雲、禪院鐘聲,演奏完後,吳女士很有禮貎的拱手向觀眾致謝。所有 演奏都全晚演出者都沒有樂譜的,但仍能奏出動聽的樂曲。最後,余先生邀請吳女士試唱幾句,她盡力的唱了頭三句「癡雲」,觀眾即報以熱烈掌聲以示支持,之後 由徒弟梁凱莉小姐續唱。

講座為我帶來最大的驚喜是,是所有觀眾都可以得到一張收錄了吳詠梅女士的示範演出的CD,裏面收錄了「弔秋喜」、「弧雁飛」、「癡雲」、「嘆五更(選段)」,回家已聽了一片,因為這幾首曲我以前從未聽過的。

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大掃除


還有兩個星期便是新年,又是大掃除的時候。大者是平日「大陣象」的清潔。坦白講,抽氣扇見到太污糟就會抺,抽油煙機一年兩三次啦,玻璃窗平日只抺能抺的部份。

前兩日抺玻璃窗就最驚心,因為沒有窗花,我又畏高,當中要說書房的窗最難抺。何解?當初做這張書檯時沒考慮抺窗這個問題:


由於書檯深兩呎、長六呎,下面是空的,相信沒可能有承托一個人站上去,加上現在檯上有兩部電腦,還有其他物件,我每次都站在高櫈上,然後要大步檻上小小的窗台邊抺,好驚。

洗廚房抽油煙機最麻煩,還好去年少煮飯,只是間中煲湯,所以今年清潔算輕鬆。不過廚櫃裏、雪柜裏,有甚麼東西過期要快處理。還有全屋雜物,不過永遠都清理不完!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鹹蛋黃飯



昨晚我去油麻地睇戲,花老爺要返學,通常他放學才晚飯,雖然這樣不健康,但七點上堂,六點多才可以收工,也沒辦法,所以我有時會煲湯等他放學回來飲。

昨天一早我說用鹹蛋黃煮飯給他吃,問他好不好?不用說,不好以後都無飯食。

甚麼是鹹蛋黃煮飯,小時候家裏環境不太好,沒餸就會蒸鹹蛋黃(以前很平),有時用碟蒸,有時放在飯面蒸,鹹蛋黃的油滲入飯裏,好好味,一個鹹蛋黃我可以吃一碗飯。上次去大澳,除了買辣椒,就買了一包鹹蛋黃,一包六至七個,十五元。

這個就是放在飯面蒸的,見到自己都想食,早知煮多少少飯,蒸多個鹹蛋黃啦!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白蘿蔔牛仔骨湯


經常見到靚豬和Van炆牛腩,我除了蒸蘿蔔糕和打邊爐用來煮湯底,真的未試過用白蘿蔔入饌。昨晚本來想煲白蘿蔔牛腩湯,但買不到急凍牛腩,所以買了急凍牛仔骨。未試過煲,又上網搵食譜。

原食譜
材料:白蘿蔔一隻,牛肉一斤(或者牛腩牛小排都可以)
調料:鹽,胡椒粉茶葉少許,薑一塊,乾紅辣椒3-4隻,陳皮一塊

做法:
1. 牛肉洗淨,切成大塊,砂鍋中添上水先加熱,薑切片,茶葉和陳皮用一次性調料包包好,乾紅辣椒洗淨待用;
2. 另起一鍋,加入冷水,將牛肉放入,燒開後一兩分鐘,撈出牛肉,用溫水沖去浮沫,改刀切成方形小塊;
3. 切好的牛肉塊和薑片、調料包、乾紅辣椒一起加入砂鍋中(要注意現在砂鍋內的水應該要是溫熱了),大火燒開,轉小火燜煮1.5-2小時;
4. 看牛肉酥爛後,分出部分肉湯(可以入冰箱冷藏或冷凍,留做下頓),將白蘿蔔去皮,切成薄片,加入砂鍋,調入鹽,繼續煮15-20分鐘,即可關火。
5. 蘿蔔牛肉湯入碗後,加少許白胡椒粉、切碎的香菜即可食用。

我的食譜
材料:白蘿蔔半個,急凍牛仔骨四條,紅辣椒4隻,茶葉少許,果皮一塊,薑數片。

做法:
白蘿蔔去皮切片、牛仔骨切開汆水,果皮浸軟,茶葉放在茶葉袋。水滾後放入牛仔骨、果皮、茶葉包、紅辣椒,但煲了一小時,覺得有問題,因為白蘿蔔只煮15-20分鐘,不會入味的,即臨時改變原食譜的做法,加入白蘿蔔一起煲,結果湯不夠蘿蔔甜味,下次買牛腩再試。


這包紅辣椒是26/12去大澳買的。


製成品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點解咁架




今天港台二台總監曾智華退休,平時聽開的節目「LTV Cafe」上個星期六最後一集,朝朝六點的「晨光第一線」,今天也是曾智華的最後一天做這個節目,好唔捨得。有時星期六聽的「守下留情」,又好似有變動,呢個節目好好聽,唔知會唔會又無咗。

今早聽新聞,就聽到邵逸夫病逝。

下午又聽到舞台劇導演兼演員的何偉龍病逝,大家有無印象他在〈城市故事〉的蘇忠呀?我間中都會看舞台劇,2010年就在牛池灣文娛中心看過他的《瘋狂夜宴搞偷情》。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近期煮食及湯水


新一年希望盡量還BLOG債,但一個星期無更新,所以都係以食為題最快。

所謂近期係12月尾至前兩天,無煮過飯,只煲過幾次湯,有些忘記拍照。

紅蘿蔔栗米粉葛土伏零湯 + XO醬牛柳條炒白苦瓜


紅蘿蔔佛手瓜椰子湯


南瓜排骨淮山黨蔘無花果


紅蘿蔔蕃茄排骨湯


蘋果紅棗鯇魚湯


我自己不喜歡用生果煲湯,但兩個蘋果放在雪柜很久,已開始皺皮,於是上網找煲蘋果湯資料。找到一個蘋果紅棗鯇魚湯,材料簡單,蘋果兩個、紅棗六粒、薑數片、瘦肉300克,蘋果、紅棗和薑都有,還有少許肉片,於是落樓下華X超市買了兩塊鯇魚腩,因為是給花老爺做晚餐,所以買兩塊魚。這個湯我史無前例的好心機,單單煎兩塊鯇都用了20分鐘。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果皮入樽了


131101開始曬果皮,十一月陽光較多,但下雨天亦多,十二月來陽光愈來愈少,不及夏天的好,每天能曬到十多分鐘已經很好了,幸好天氣乾燥,乾得也透切。

13/12/29把果皮入樽了,明年再拿出來曬。雖然有人說入樽後不用再拿出來曬,但見媽媽以前每年都拿出來曬,長輩這樣做總有原因的,所以我都會照做。


至於曬多久才好,有人說最少三年,當然時間愈長愈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