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

首爾古宮遊(12)

2014104

換兵儀式看完了,我們就進入德壽宮遊覽。德壽宮現時的主體建築有大漢門、中和殿、即阼堂、咸寧殿、德弘殿、靜觀軒、石造殿。德壽宮舊名慶運宮,因為壬辰倭亂,宮殿被燒,曾將宮殿遷到此處。

大漢門

中和門

中和殿是德壽宮的正殿,國王登基、大臣賀禮、接見外使都在這裏舉行。

德壽宮簡介說:中和殿建在雙重月台上,台階上雕刻了兩條龍,是朝鮮皇宮正殿中唯一的雕龍建築。其他正殿都雕刻了鳳凰,但因為是在大韓帝國出台後修建的建築裝飾了象徵皇帝的龍。(維基百科--大韓帝國韓語대한제국大韓帝國189710121910829)是朝鮮王朝末期所使用的國號國土與原朝鮮王朝相同(北方以鴨綠江圖們江與中國為界),國都同為(今首爾),其皇帝高宗亦為原朝鮮國君主。大韓帝國是朝鮮王朝歷史的一部分,只是國號由「朝鮮國」改為「大韓帝國」,得名於古時的三韓1897高宗從朝鮮駐俄國公使館回到德壽宮稱帝。大韓帝國歷經兩代十四年。)

我翻看景福宮的相片,真的是鳯凰呢!

即阼堂在中和殿建成前曾作正殿使用過。

高宗的御筆親題

浚明堂是國王處理國政的偏殿,走廊與即阼堂相連。

昔御堂是德壽宮唯一不上丹青的雙層建築,有著樸素的民居特色。是昔日幽禁西宮和仁祖返政的地方。

咸寧殿王的寢室。

德弘殿--王接見高級官僚和外交使節的偏殿。內部天花安裝了吊燈,還有西式的天花裝飾。

靜觀軒位於咸寧殿後的休息建築物。由俄羅斯建築師設計,是揉合了韓式和西式的建築。

當天原來有一場音樂會,不過剛好和換兵儀式差不多時間,我們來到時剛好結束了。

石造殿相片中左側的建築物,用作高宗時的寢殿兼偏殿。西洋式石造建築,旁邊是德壽宮美術館,兩個傻人以為是美術館部分,沒有走過看呢!

德壽宮本來還有宮內各司舊址和圜丘壇、璇源殿舊址和重明殿一帶,但1920年日本開始將璿源殿和重明殿一帶出售,皇宮的範圍已減少,加上1933年拆除了很多建築改建成公園向公眾開放。

下面是1910年德壽宮的範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