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自家煮

對上一次亞夢飯堂已經係2月中,兩個幾月煮過啲乜?真係嘅十隻手指都數得晒!

幾乎餐餐都係菜和瓜,真係整過兩三餐。咁都擺上嚟?!無計,未得閒寫嘢吖嘛!哈哈!

牛柳粒炒露筍

火鍋豬肉片炒豆苗

清炒菜心

清炒翠玉瓜

瑤柱煮節瓜

菠蘿、馬蹄、日式魚片炒露筍(我的)

菠蘿、日式魚片炒台灣白苦瓜(花老爺的)

煎釀三色椒、牛柳粒炒鮮淮山、白菜仔、韓國士多啤梨

蝦乾露筍拼油墨菜、蒸魚

愈食愈肚餓的醃蘿蔔素菜卷

前日的下午茶羅文生菜香蕉沙律(好飽)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三月份外食


德福廣場美心與老爺奶奶吃飯

九龍灣大榮華花老爺一家吃飯

國金Grey Hound—到大會堂看表演時吃的晚餐,正餐沒有拍照,只影了飲品和甜品。椰子雪芭和椰青蛋糕。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二月份外食(2)

未得閒寫台灣遊,搵啲過氣食物相充撐吓場面先。

羊年香港團年飯金鐘北京樓

Pizza Hut—食少少

Gelare—一個人的午餐

荷里活廣場莆田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首爾古宮遊(14)

2014105

這天是首爾古宮遊最後一天了,旅行的時光總時過得太快。這天沒有安排行程,因為要去樂天超市買東西吃,因為花老爺公司都有十多二十人,到超市掃貨最方便快 捷。我們選擇首爾站的樂天超市,因為近地鐵站,交通方便。這天早上先吃早餐,前一天在鍾路三街買的甜包。執拾行李,把行李寄存在酒店便坐地鐵出發,大概11點到達首爾站,步行往樂天超市途中,見到一個銅像。

日愚姜宇奎義士(1859.6.5-1920.11.29)

網上找到韓聯社 2011.8.12的一則新聞:姜宇奎義士銅像落座于前首爾站大樓前街,銅像4.9米高。姜宇奎義士于191992日為了暗殺日帝統治下的朝鮮總督齊藤實,在南大門站(目前的首爾站)向他投擲了炸彈。姜宇奎義士紀念事業會將於92日舉行銅像揭幕儀式。韓聯社 2011.8.12 (END)

所以我20118月到韓國時,這個銅像還未立於首爾站前。想再知多一些姜宇奎的生平,可到這個網址看看:http://www.newsmth.net/bbsanc.php?path=%2Fgroups%2Fliteral.faq%2FKorea%2F5%2Fperson%2FM.1109668079.k0

走過姜宇奎的銅像,看到幾個紅紅綠綠的,立於文化站首爾284前展品,走近看看,原來是筲箕來的。

據韓國觀光公社的資料介紹:舊首爾站由曾任東京大學教授的塚本靖所設計,於19226月動工,19259月竣工。當時這個新建築的興建規模相當浩大,而屋頂的圓頂與獨特的外觀,使之成為當時的一大話題。建材主要採用紅磚,而1樓中央大廳的地板則以花崗岩鋪設,中間的牆採用石材,其他牆壁則以人造石砌成。建築內貴賓室的地板皆以檀木鋪設,2樓還設有西餐廳。光復後,京城站改名為首爾站,並將韓戰時遭毀損的部分重新修復。之後,隨著首爾的快速發展,為承受遽增的客流量,於1960年代又新設了南站與西站,與本站分別區隔使用。20041月,新首爾站落成,舊首爾站自此被停用。2011年完成修復工程後,將舊首爾站重新命名為「文化站首爾284(문화역서울284),成為複合文化空間。1樓中央大廳為公演、展示、活動、咖啡廳等空間,而2樓則作為公演、展示、研討會與會議室等多功能廳使用。
買完東西,有點肚餓,就在超市內的小食店吃午餐,其實已經是下午兩點多,我們點了蔥餅和冷麵,吃完了,又在超市買了一瓶純乳酪,便回程到酒店取行李。

因為要辦退稅的關係,所以要提早到機場。五天的首爾旅行就這樣結束了。不過我們這晚的飛機餐很豐富啊!為旅程畫上完美的句號。

首爾古宮遊(13)

2014104

遊覽完德壽宮大概是下午五點,之前提過我們的娛慶節目---聽了一場音樂會。這場音樂會,其實在我們進入德壽宮咸寧殿和德弘殿一帶時,已見到咸寧殿前有一個搭建好的舞台,當時只知道是一個音樂會,一切還在準備中。當我們遊罷德壽宮,準備離開時,音樂會準備彩排,咿~~看看台上,傳統與西式音樂的合併啊!因為我見到有伽耶琴、一個像二胡(後來知道是奚琴)、長鼓、小竹笛(原來這是韓國的篳篥)、電結他、電子琴,於是就坐下來聽一下。原來這是一個童話的音樂會。

雖 然是彩排,音響也正在調校,常常發出高頻率聲音,但聽著聽著,有不想離開的感覺,所以我們繼續坐在觀眾席聽下去,就是這樣,我們就由五時坐到六點半聽彩 排,不過,正式公演是七點半。我們兩個傻人很想看正式公演,於是在飲料亭買了一杯咖啡、一杯梅子茶,再啃著那包中、午餐都在吃著的飯焦,坐在露天的表演 場,邊吃邊喝地等一小時。傻的嗎?旅行有時就會做出一些不可思義的行為。韓國十月的天氣是很舒服的,不過入夜總有點風,所以帶備風衣和頸巾。坐在那裏真的 有點冷,雖然穿了風衣和圍上頸巾,還是有點涼。來欣賞音樂會的人,很多都沒有帶備預寒衣物,不過,演出單位也準備了小毛氈和坐椅墊,有需要的可以借用,真 的很貼心啊!

我們拿到場刊,原來由9.13-10.12,逢星期六、日7:30都有音樂會,但每周不同。這天我們聽到的,是一場童話音樂會。一個小時的音樂會真的很好聽。告訴大家,德壽宮算是首爾古宮中,開放時間最長的,是上午9時至晚上9時。

音樂會彩排中

音樂會準備中

音樂會開始了

之前已說過,回程吃了一頓燉豬排骨。但鍾路三街原來很多食肆,我們在往食店前,在途中見到一個小販檔,用2000韓元買了四個不同口味的甜包做早餐。

網上找到三段片,給大家看看三種韓國傳統樂器。



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

首爾古宮遊(12)

2014104

換兵儀式看完了,我們就進入德壽宮遊覽。德壽宮現時的主體建築有大漢門、中和殿、即阼堂、咸寧殿、德弘殿、靜觀軒、石造殿。德壽宮舊名慶運宮,因為壬辰倭亂,宮殿被燒,曾將宮殿遷到此處。

大漢門

中和門

中和殿是德壽宮的正殿,國王登基、大臣賀禮、接見外使都在這裏舉行。

德壽宮簡介說:中和殿建在雙重月台上,台階上雕刻了兩條龍,是朝鮮皇宮正殿中唯一的雕龍建築。其他正殿都雕刻了鳳凰,但因為是在大韓帝國出台後修建的建築裝飾了象徵皇帝的龍。(維基百科--大韓帝國韓語대한제국大韓帝國189710121910829)是朝鮮王朝末期所使用的國號國土與原朝鮮王朝相同(北方以鴨綠江圖們江與中國為界),國都同為(今首爾),其皇帝高宗亦為原朝鮮國君主。大韓帝國是朝鮮王朝歷史的一部分,只是國號由「朝鮮國」改為「大韓帝國」,得名於古時的三韓1897高宗從朝鮮駐俄國公使館回到德壽宮稱帝。大韓帝國歷經兩代十四年。)

我翻看景福宮的相片,真的是鳯凰呢!

即阼堂在中和殿建成前曾作正殿使用過。

高宗的御筆親題

浚明堂是國王處理國政的偏殿,走廊與即阼堂相連。

昔御堂是德壽宮唯一不上丹青的雙層建築,有著樸素的民居特色。是昔日幽禁西宮和仁祖返政的地方。

咸寧殿王的寢室。

德弘殿--王接見高級官僚和外交使節的偏殿。內部天花安裝了吊燈,還有西式的天花裝飾。

靜觀軒位於咸寧殿後的休息建築物。由俄羅斯建築師設計,是揉合了韓式和西式的建築。

當天原來有一場音樂會,不過剛好和換兵儀式差不多時間,我們來到時剛好結束了。

石造殿相片中左側的建築物,用作高宗時的寢殿兼偏殿。西洋式石造建築,旁邊是德壽宮美術館,兩個傻人以為是美術館部分,沒有走過看呢!

德壽宮本來還有宮內各司舊址和圜丘壇、璇源殿舊址和重明殿一帶,但1920年日本開始將璿源殿和重明殿一帶出售,皇宮的範圍已減少,加上1933年拆除了很多建築改建成公園向公眾開放。

下面是1910年德壽宮的範圍